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以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,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,牢固树立“以病人为中心,以质量为核心”的服务宗旨,以评促建,改善医疗质量,保证医疗安全,促进医院科学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和发展。
一、统一思想,全院动员,制定并落实创建工作方案
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,医院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、各创建小组和创建办公室,制定创建工作方案,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。组织全院职工学习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》和《三级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》,在医院中层会、全体职工大会等会议上进行广泛动员,部署创建事项及各考核要点责任分解事项,使创建工作有计划、按步骤地顺利开展。
二、强化管理措施,提高医疗质量安全
医疗质量组织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。医院从强化管理层培训入手,组织职能科室主任、病区主任、护士长到安徽省胸科医院、南阳市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交流,有计划地强化各类人员的岗位培训,提高全院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。
三、强化质量管理,严格质量控制
(一)狠抓病历质量 病历作为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载体,不仅是医疗、科研的第一手资料,也是医疗质量、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根据。在提高病历质量方面,首先是加强培训,按照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的要求,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两次进行培训,使全院各级医生都能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;然后是加强病历质控,为了加强病历质量的环节管理,建立科室、医院二级质控网络,科室每月对所有现行病历进行质控,医院每月组织医务科、专家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质控,并将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,要求整改,并追踪落实;最后是规范处方点评制度,特别是抓好合理用药(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)等工作,同时对每月病历质控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中,做到有奖有罚,使得病历质量得到提高。
(二)强化“核心制度”落实,推行临床路径管理
质量必须有制度做保证,医疗核心制度是医疗管理的准则,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。因此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是规范医疗行为、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。医院定期组织医疗核心制度学习和考核,医院把医疗质量指标和核心制度的落实作为质量督查的重点,实施全程动态管理,尤其注重“过程控制”和“持续改进”,进一步强化了督查、评价、分折、反馈、整改的力度。同时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,目前全院实施初治肺结核、复治肺结核、结核性胸膜炎、单耐药肺结核、多耐药肺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。
(三)坚持集体会诊和大查房制度,确保合理诊断、合理治疗
集体会诊和大查房制度是我院保障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。由医务科、各科室主任组成的查房小组,每周三对医院危重病人,特殊病人进行巡查,重点强化危重病人、围手术期、输血管理,对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进行监控、评价,形成抓医疗质量的长效机制,检查结果及时总结反馈,以便持续改进。每周五下午全体医师进行集体会诊,确保每例患者能够得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。对疑难病症通过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和医院信息化平台,邀请全国结核病知名专家会诊。
(四)注重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管理,医疗安全得到保障
落实患者安全目标。在全院范围内组织患者安全目标培训,按照要求实行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安全检查管理制度。加强急诊科、ICU、手术室等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建设与管理,做到人员、设备、设施配备与其功能、任务相适应,科学、合理、规范地开展医疗服务。医院成立医患沟通协调办公室;规范了医患纠纷处置程序;建立了医患纠纷处置联动机制,医疗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。
(五)加强人才培养,促进学科发展和专科建设
创造学习条件,营造学习氛围,促进学术交流,培养中青年医护人员,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,每位参加学术会议的同志,均要在全院医务人员大会上交流汇报,促进学习。医院建立图书馆,每年根据医务人员需求订购各类期刊,供医务人员进行学习,同时每年派医务人员到北京胸科医院、河南省胸科医院进行半年轮训,同时医院邀请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培训,逐步形成了院有重点、科有特色、人有专长的学科建设格局,向“大专科、小综合”模式迈进。
通过创建二甲医院,通过标准化建设,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常规化、常态化、科学化,最终形成习惯、形成气候、形成文化,才是真正延续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。